微信分享图

0527 清康熙 郎窑红釉三足炉

郎窑红釉三足炉
拍品信息
LOT号 0527 作品名称 清康熙 郎窑红釉三足炉
作者 -- 尺寸 高6cm;直径10.5cm 创作年代 清康熙
估价 130,000-23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本品为鬲式三乳足式样,口沿颈部泛白,垂釉近足,足际无釉,正所谓「脱口垂足郎不流」,通体所施郎红釉,釉质肥腴,红润亮泽,釉面肥厚光润,呈色浓艳均匀,炉内红釉缓缓垂下,自然流淌,颇有康熙郎窑红的特征,可堪珍赏。
郎窑红器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双层釉是没有「脱口」现象的,单层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温中往往下垂流,使口沿显露胎骨之色,一般呈白色、米黄色、浅红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脱口」。由于釉逐渐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浅淡,下半部釉色深艳,形成了垂釉。但因为制作工艺精湛和掌握好火候,使郎窑红器垂釉一般均不过足,称之「郎不流」。统称「脱口、垂釉、郎不流」。这种特殊釉色的器物因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御窑厂窑务时创烧而得名,以地方官督理窑务是清初御窑厂的管理制度和特征之一,是对明代旧制的延袭。康熙年间刘廷玑《在园杂志》中记载郎窑仿成宣之惟妙惟肖,「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比摹成、宣釉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认。」可见,当时在朝廷重赏之下都无法烧好鲜红器,只能将用于日坛祭祀的红釉祭器改为低温的釉上矾红器,烧造高温铜红釉之难可见一斑,郎窑的杰出贡献正在于成功恢复了早已失传的宝石红釉瓷器的烧造,达到「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
郎窑红之贵,康熙时便已然。康熙五十四年刊刻的刘廷玑撰《在园杂志》有载:「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故乾隆御题诗中有「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难相同」的吟咏,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大英博物馆亦有类似藏品。

备注:日本私人收藏

参阅:
北京故宫博物院,郎窑红釉三足炉,文物号:故00147054
大英博物馆藏清康熙郎窑红釉三足炉